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活動後感觸】無用之地,我們還來的及嗎?

每棟屋子都正在老去,歡笑與呼吸都漸漸遠離,三光巷的屋頂的石雕已被歲月腐蝕,但仍能撐起整片天空。

那毛玻璃還堅守著崗位,每刻透過的光,還能渲染在長出新芽的木門板上。

那門板上新漆的嫩綠還未凋謝,三光巷的花園也還未凋零,生意盎然的好像藝術攝影的某一個場景,我走入人少的角落,在獨立人種激昂的歌聲中沉默。


難道這就是最後鮮活的片段了嗎?

當想到,這些還未褪色的光影正以怎樣的速度奔向毀滅,我們卻只能靜靜的屏息,不停的按下快門獵取,所謂最後一刻的記憶,在王榆鈞魔幻又曖曖的歌聲中,帶我們回到了從前。

儘管,那些光影中曾經有過多少難捨的愛,三光還未毀,我們卻只能開始緬懷,只能選在一個微風輕拂的下午我們為他唱輓歌,當哀傷在吉他上的每一個顫音,當或溫柔的或悲傷的或激昂的歌聲開始起音,我們都只能沉默,讓音樂帶領我們的身體都有著同樣的節奏。

突然,有一種無奈湧上心頭,當帶有點甜美鄭宜農唱到了眼淚,天空開始下起了雨,我抬頭看著天,我好想問問,到底要多大的聲音才能被看見?到底要多少雙手才能夠擁有天空?

到底,我們還為這片土地這片家園做些什麼?

不清楚答案的我們,也只能來到現場後,沉默。

這份沉默即是力量,因為這代表著我們還不想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真的,沒有辦法做些什麼了嗎?

這好似一齣悲劇,當三光巷對我們展現以殘破卻不失生機的美麗,終於傳達到我們心裡,但這份蒙塵的美麗卻不等我們擦拭整理,就注定熄滅了。

那我們已經對這份土地產生的情感該怎麼辦呢,我們欲回應的滿腔眷戀,又該怎麼辦呢?這份在血液中被喚起的鄉愁呀,卻只能哽在喉頭無法說。


前天,在活動中我遇到了一個附近的小男孩,他以單純的雙眼,直率的問我說,這邊以前很漂亮呀,為什麼要拆除?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如何對他說?千頭萬緒,我竟然找不出一個話頭。

直至那小男孩離開了,我也仍舊訥訥的說不出話來。

難道,我們只能學會當作煞有其事的遺忘嗎?只能夠擦乾眼淚轉身過後又重新開始緬懷而已?


不,也許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在舒米恩幽默的對談及擁有力道的嗓音中今天畫下了句點,但我們帶走的使命正在吶喊,正在質問。

回到家,一篇又一篇的瀏覽關於三光巷的報導,三光巷主要的癥結點就在於沒有人去整理,維護,而造成了治安死角,而政府欲重新興建的又是停車場以及附近居民活動用地。

台中的活動用地還不夠多嗎?與其讓他成為默默無聞的建築,為何不能讓他成為聞名全球的藝術眷村?

我不想管這其中到底又牽扯到哪個政治人物與包商的利益,我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能夠爭取到這片土地,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果我們真的願意擔起了三光巷,我們需要多少人來維護?整理?

又需要多少資金,才能夠讓這片地方堪可使用,甚至煥發從前的生機?

如果我們只是一時的熱血,那總有一天會熄滅,我們真的需要的是想要保留文化的使命感及真的能夠奮起,能夠一起後續維持的夥伴。

在此,我仔細的斟酌自己的想法,我想對三光巷的團隊表達幾點建議。

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在一個都市的成長更替,無可避免的衝突我們如何妥善處理,如何在這個社會的法規中爭取我們自己想要的?我們必須更為實際的提出方案,也更為仔細考慮附近居民的觀感與疑慮。

他們為什麼反對?因為他們都不知道我們想要保存來做什麼。如果保存起來只是因為歷史兩字卻還是任由他們荒蕪,那麼他們怎麼可能認可。

我們能夠同時提出歷史保存的意義,以及實際可行的方案說明。

如果他們知道了,他們看到了,也許,也許我們能夠做的又更多一點。

網路上我們能夠產生的風潮,必須能夠更積極,也更加緊腳步。

可以先整理願意串連的力量,先整理實際清楚的方案向世界發聲,也對政府提出後續我們能夠幫忙整理維護的方案。

讓三光巷成為藝術展覽的集中地,讓年輕的藝術家在此綻放青澀的年華,甚至彼此競爭角逐,讓我們的想要傳達的,能被看見聽見,讓台中真正成為文化藝術之都。

台中呀台中,如果你要我們綻放出藝術之光,要世界看見我們的色彩,那麼能不能夠給我們琢磨成長的地方?

要原創,不該是用利益的眼光來評估衡量,只要給我們喘息的時間,我們就能夠自己茁壯成長。

我們要的,只是個想要能夠驕傲的傳承給下一代的地方。

這能夠是我們的訴求。


事情分為三階段,爭取保留、認養整理、永續經營。

在爭取保留上,我們能夠對三光巷做的活動還有什麼?

是不是能夠再發起藝術活動,參考彩虹眷村的模式,我們連署徵求願意的藝術家們,並請願讓我們舉辦外牆的噴漆油漆藝術活動?

「如果都要拆除了,那能不能在最後讓我們做藝術活動?」以這樣子的方式先建立附近居民的觀感,讓他們知道我們並不是無的放矢。

以「重現歷史意義,過去連接現在」的概念下去舉辦,這些外牆,就是我們的心聲。

期盼建立的是與附近居民溝通的橋樑、使他們對這片地方,以及對我們這群願意負責的人們,有良好的觀感。

讓他們知道,有一群人願意負責他們不願付出的地方,而這群人很大群,很認真。

同時第二點也能夠先並行,我們可以先以這片地方能夠保存的地方為前提,在網路上放出消息請大家來幫忙認養連署,收集這樣的意願,收集這樣的聲音。


如果我們幾人的力量沒辦法做到什麼,那是不是能夠讓台中市甚至全國的藝術文化相關產業及科系來幫忙認養?

眷村總共85戶,一開始只需要勞動的雙手,如果能夠說服藝術文化科系相關的年輕力量表達願意認養的意願,那麼85戶真的都能實際開放也太少。

一個系只要認養一個空間就夠了,讓他們知道,有一個讓他們自由布置自由放置自己揮灑的地方。

甚至我們這些被受感動的人們,都能夠去認養這些空間。

就算三光巷不行,這些資源也並不會浪費,台中,還有很多地方是被忽略的。


最後,永續經營的部分,我能夠想到的有太多的面向,如果真的要爭取,我們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

簡單來說,爭取企業的贊助、民間的捐助、後續展覽的經營、村中文化活動的舉辦,有太多太多可說了。

但是,夜深了,今夜我想在此畫上逗號,我真希望我能夠幫忙的不是只有說,而是能夠幫忙做些什麼。

讓那個微光蘊醞的下午帶我回到往日,那如畫般的場景一閉眼就靜靜的在我心中發酵。

晚安,三光巷,晚安,這個世界。

我衷心期盼著,明天的你們依舊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